搜索
站内搜索
《微智慧·公司正能量》
作者:刘如江
分类:理财管理
出版时间:2013-01-01
定价:35.00元
ISBN:978-7-212-05998-9
出版社:安徽人民出版社
内容简介
商业实战宝典,作者总结世界500强企业最经典案例,以及平时咨询的案例中得出来的经典结论,从思维,管理,团队建设,渠道以及品牌传播等各个角度讲述了企业管理的138项经营智慧,每篇都独立成篇,所述观点和经验总结都是目前世界500强企业正在运用的实操模式。是一本企业经营的工具书,在智能化时代,企业该如何运用这个管理工具来探索最有效的经营之道,书中都有介绍,每篇介绍都配了一图,图解详细,文章是对图的解读,图是对文章的诠释,两者互为对应。
作者简介
刘如江,东方慧润能源信息咨询资深顾问兼合伙人,天涯“民间语文(原天涯观察)” 特约撰稿人、“灰点访谈”嘉宾,企业实践模式的忠实记录者、梳理者与传播者。近年来以世界500强企业为对象,潜心研究市场营销、品牌传播、企业管理和公司战略等领域的细节性问题,并在系统化的基础上形成独立体系。著有《给你一个公司,你能赚钱吗》、《社会不教,精英不讲,坎儿还得自己过》等作品,前者被当当网评为“2011年十大经管好书”
推荐理由
1. 最实用的经营智慧,最前沿的实践模式。
2.  宝洁、壳牌、IBM等500强企业最经典商业智慧。
3.  搜狐财经、天涯财经鼎力推荐。
4.只适合于中国高层管理者阅读,大量案例涉及商业机密,未能公开。
5.有阅历的人一读就知道某个点对应的是哪个企业,都是最牛外企和国企的案例总结
目录

目录

基础理念篇市场营销篇

品牌传播篇

企业战略篇

商业趋势篇

管理实务篇

精彩书摘

80、以用户和员工为形象代表或者原型开展传播活动
  
  随着体验营销的持续发展,企业需要与受众进行更为深刻的沟通。从活动参与者当中“海选”相关人员,作为超级幸运者,甚至成为品牌形象代言人,正日益受到一些优秀品牌的追捧。或者将自己各个部门“员工”努力工作的片段,剪辑呈现出来,使他们“从幕后走向台前”,拉近受众与员工之间的距离,使前者更多了解后者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。
  以用户和员工为品牌形象代言人进行传播,本身就是对他们的一种肯定和激励,更能够体现平易近人之品牌印象,而这个正是互动营销、体验营销和口碑传播所要追求的效果。每位普通人心中都有一个万众瞩目的梦想,而企业的这种理念,无疑为他们提供了梦想成真的现实渠道,其吸引力犹如“超级女声”对于草根歌手那样。
  出于风险方面的考虑,有些企业不直接使用用户和员工作为形象代言人,但他们仍会聘请专门的演员,以用户和员工为原型,翻拍各种日常工作中的“剧情”,进行传播资料的制作。其实,企业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之后,在企业员工、经销商以及用户身上,总会有一些非常真实的感人故事。近些年来,部分顶级跨国公司,通过编剧手法,雇用专业演员,将这些真实的素材串了起来,以好莱坞大片的模式进行演绎。采用这种方式拍摄出来的宣传片,时间不应太长,最好保持在15分钟之内,可以形成系列化,单个片子的内容不宜太多。

   81、要在受众身上努力挖掘创造力资源
  
  伟人曾经说过,人民群众是创造力的源泉。而在现代商业环境中,企业传播的受众,也可以成为公司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。一些优秀企业,已经在这个方向上开始了很多尝试,并结出了丰硕的成果。在此基础上,创意征集也日益成为互动营销的一个重要方式。
  从产品诉求提炼,广告创意,包装设计,到产品构造,甚至是管理模式和工具,都可以成为创意征集对象。特别是主流品牌所开展的此类活动,对于受众而言,更具吸引力,一旦获奖或者决出名次,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象征,甚至会被视为一种荣耀。
  也许受众所提出的很多创意,专业程度和可应用性并不是很理想,但还是能够起到“头脑风暴”的作用,激发公司内部专业人士的灵感。不经意间的一个元素,都可能带来颠覆式的创新,最起码也可以当作“微创新”的一个着力点。事实上,我们并不需要他们带来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,而是几个“创新靶”,靠这个“靶”激活更多的东西,其作用犹如用来引爆氢弹的小型原子弹。明确这一定位,有助于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开发受众的创意资源。
  这样的创意征集和评比活动,可以为企业树立全新品牌形象,大大拉近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,透露出公司人性化、亲民化和对消费者无比尊重的一面。无论其创意最后是否被采用,公司还是要按照一定的比例,设立不同奖项,对优胜者进行肯定和鼓励。
  此类以征集评比为形式的社会智力挖潜活动,大多是围绕某一特定主题展开,并制作专门的活动网站,策划方式上要确保具备很强的趣味性与时尚性,在评比方面则采用网络和短信投票、微博互动、公司打分、社会专家评选等加权平衡的模式。
 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践行这种理念,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企业创新已经成为了一个半开放式的平台,每一项进步都会建立在最大限度调配组织内部、外协团队,和受众群体等智力资源的基础上,最终在同行之内将公司打造成创新领域的“巨无霸”,市场竞争力空前释放。

企业战略篇

   82、行业周期与“养猪困境”

  投资很多时候跟养猪一样。猪肉价格有高有低,不断波动。如果你一直坚持养下去,完整地经历了波峰波谷的周期性变化,虽然也会有赔有赚,但整体算下来还是能够赚钱,并有望做大做强。靠峰谷互抵,周期对冲,很多扎下深根的专业户还是实现了自己的财富梦想。
  最怕的就是“高进低出”,一看到行情不错,就杀了进入,一看赔了钱,就赶快撤了出来。最终结果往往是,每当你进去的时候,所经历的基本都是波谷,许多年下来,把自己搞得狼狈不堪。老是遭受打击,自己心态也会逐渐发生一些消极的变化。
  绝大多数行业,都呈周期性发展态势,而且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存在一个导入期。如果老是追求热门,你进去之后,都极易赶上行业下行周期。倘若你在行业最糟糕的时候退出,从别的领域继续跟风,很大程度上也只是在翻拍上一个曲目,结果往往还惊人相似。
  老是换行者,很多人连一个完整的周期都不能度过,所经历的几乎都是波谷,自己比那些成功者更加辛苦费力,更加劳神劳心,但没有人家富有成效,甚至还会产生天地之差。本来是为了省时省力,最终反而做了人世间最费力不讨好的事情。

   83、产业链配套环节究竟是要自有还是剥离外包?!
   
  与主业密切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体系,是企业自己亲自操办,还是剥离给专业的运营商去做?这个问题是老板和高管们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,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。在不同历史时期,主流理念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,基本朝着两个方向分野,呈轮流坐庄态势。
  而在长达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实践中,一些大型企业的相关辅业和主业之间也不断上演着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般的恩爱情仇。这种“分合”在表面上来看貌似闹剧,但基本都是非常符合商业理性的行为。
  企业对产业链配套环节,究竟是自有、剥离或者是外包,要受到专业化程度、成本经济性、对接顺畅性等方面的因素综合影响。在这些因素当中,成本经济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考量,甚至在某些企业定位中,处于最为关键的位置之上。
  从实践情况来看,无论自有还是外协,其成本都可能偏高或者偏低。换而言之,自有不一定比外协成本低,外协也不一定要比自有成本低,而且谁在成本更有优势,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,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还会交替出现。
  除非在战略上必须由自己控制的环节,企业一般是哪种模式更有成本上的优势,就去采用哪种模式。特别是在面临盈利困境之时,决策者更是会从成本角度,考虑这两种模式的相互替代性。正是因为如此,产业链相关的多元化和专业化,还会永远争论下去。
  随着市场经济朝着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,社会上逐渐产生了介于自有和外协之间的全新产业链架构模式。这种模式建立在产业链深度专业细分基础之上,各个环节既高度离散又高度整合,并通过的战略合作关系和相互持股等方式,组成极富弹性的联合兵团。